关灯
护眼
字体:

大煮干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附会着古人的风雅,我试着去体味“淮左名都”扬州的韵致:似从宋词中走来的一位典雅窈窕的女子,如垂柳般纤瘦柔美;她枕淮水,卧长江,抱运河,曾被几个朝代的浓墨重彩绘饰得风华绝代这个盛极一时的烟柳繁华地,她的每一处经典,都能牵引出一段历史。

    “大煮干丝”这道维扬名馔便肇始于帝王的驾临。

    相传乾隆皇帝南巡曾到扬州,扬州的官员聘请了当地名厨为乾隆制菜。其中有一道菜名叫“九丝汤”取豆腐干放火腿丝、银鱼丝、笋丝等,加鸡汤烩煮而成。这道菜说普通却不普通,普通的是材料,不普通的是刀工和味道。一块豆腐干分十八层切丝“应刃落俎,霍霍霏霏”切出来的干丝整齐、均匀,细如发丝,再经鸡汤烩煮而后融和了各种鲜味,其味道珍美异常,皇帝品尝后盛赞其妙。这“九丝汤”即大煮干丝的前身。清人惺庵居士在望江南一词中写道:“扬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干丝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其中“加料干丝”说的正是“大煮干丝”不过,如今的配料和烹艺更加多元了,有开洋干丝、什锦干丝、烫干丝等等。

    父亲迷恋这道菜,曾在家中试做。刚起锅,就觉出与传说中的大相径庭,味道先不论,只说那刀工,离“细如发丝”还远着呢!后来在南京的小饭馆里,我又吃了一回号称“绝对正宗”的大煮干丝。刀工不算过硬,但比起家里的强多了,然入口却淡而无味。此后,我便越发向往扬州老字号的干丝了。

    这个周末,我终于遂了愿。我和朋友穿街走巷,来到扬州的富春茶社。只见,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富春茶社宾朋满座,热闹如潮,恍若逛进了市井喧嚣的扬城古巷。我在古雅的景致中浸润着,汲汲于味蕾的一场盛会。最先入席的是“魁龙珠”这是富春自制的茶。即而是维扬细点。咀了几口,稍作歇息,便轮到压轴大戏登场了,那正是我梦寐已久的大煮干丝。

    渐近时,金黄色的鸡汤跃然眼前,一层透亮的黄油浮在上面,将其色泽装饰得富丽华贵,俨然凝练了一个鼎盛时代的扬州;雪白的干丝游在汤中,丝丝缕缕浑似在临摹扬州人的细腻温柔。经过精心炖煮的干丝,汲取了虾仁、竹笋、鸡丝、木耳、香菇等多种美味,食物的芬芳全都附着其上,嗅之宜人,食之则绵软细嫩,味美汁浓,怪不得古人今人都对它百嗜不厌。汤中弥散的鲜香生生诱惑着我,小心地呷一口,咸中带甜,清醇适口,不黏不腻,熬炼出的食物精粹尽在其中,我对同座惊喜地叫道:这就是淮扬菜的真味呀!众人会心地笑了。顷刻间,汤汁沿着食道缓缓而下,腑脏像洗了温泉浴一般滋养、适意。放下汤勺,抿一抿嘴,齿间的余香亦回味无穷。

    依扬州人的习好,尝过美食,小坐也别有佳趣。饮茶,聊闲,优游自在,渐入“皮包水”之佳境,此等逍遥令神仙也羡煞了。忽然记起“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诗句,不禁暗笑,今人与皇帝同食一味何需腰缠万贯!彼时,古色古香的茶楼上,一曲清幽的春江花月夜袅袅而来,穿透四周的扰嚷,将眼前的景致撩拨得亦真亦幻,令人怀想起瘦西湖上漾漾的柔波,又仿佛看见满面红光的乾隆帝腆着饱饱的肚子,笑意吟吟地称赞着维扬的妙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