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又来了个明星教授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今天下午看到一则新闻:据华西都市报报道,李湘受该报读者节的邀请,7日晚(明天)到川师大为播音主持系的学生演讲,为此,学生已经准备了一堆专业问题。而影视学院的罗院长更表示当晚除了李湘为同学开讲座之外,还会聘任李湘为客座教授。其实,明星当教授早几年前就不是什么新闻了,这也许又只是一场学术跟娱乐联姻的闹剧而已。

    李湘到四川师大或者其他高校去搞搞演讲,甚至讲讲课我也不反对。毕竟每个成功人士都有他(她)独到的奋斗体验与收获。跟当前流行的励志类书籍与电视剧一样,这也不失为一种励志方式。但是把仅凭着“超女”与“快乐大本营”成名的李湘与大众心目中的“教授”相比,距离恐怕太远。

    从学识能力的角度看,娱乐明星只是在演艺界或者娱乐圈里具有特殊才能。即使他们很年轻时就荣膺诸如“xx后”、“xx帝”、“金xx”、“银xx”的称号,也只说明他们在某一领域的出众,也只表明他们在某一作品、某一节目或者某一阶段的成绩。可惜大家都明白一个常识,每个人都不会是“通才”“全才”如果让演艺明星进入需要静心穷研厚积薄发的学术领域,他们难道还能游刃有余?

    而且明星大都比普通人更善于做秀,如果他们成了令人景仰的教授,也许会让更多的学子把人生当作秀台,从此再也找不到自己。往重处说,这与让一个罪犯当老师相比,也只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关系。如果我是学生,我不反对听听明星们的演讲,但我绝不会把他(她)与神圣的“教授”称谓连在一起。何况从近来闹得沸沸扬扬的“张钰”等事件看,原来还有不少人是这样成明星的。二十来岁的学生,正处于观念性格定型时期,对他们的教育不是明星可以担当得了的,何况李湘所要面对的是即将为人师表的学生,这是在师大啊!如果对“明星教授”事件做一次民意调查,不知家长们是否愿意把自己的孩子交到“明星教授”们的手里。反正如果我的孩子上大学,我绝不想他成为这些“明星教授”的弟子,因为我怕他把什么事都当作“演戏”当然我这也是妄想,因为高校的决策不是我等小民所能左右的。

    不难想象,高校与明星在这一场场表演里其实是有着共同目标的。高校要人气,明星要名气;高校有了人气就有效益,明星有了名气更多机会。双方在这场热闹里各取所需,实现双赢,既为对方镀了金,也为自己谋了利。至于事件的学术意义,大家都心知肚明,见鬼去吧。

    不过据我揣测,热闹的保鲜期是很短的,出完风头过后,一切又将归于沉寂。到那时,双方只有厌倦。也许他们会发现,原来是自己忽悠了自己。可是当虚荣成为一种麻醉,他们会不可挽回地选择饮鸩止渴。真正受害的,还是年轻的学生,还是未来的社会。

    如果硬要把大众传媒与学术搞在一起,我宁愿看到少几个李湘式的“明星教授”多几个易中天式的“教授明星”虽然教授不沉静于钻研学术而去当文化明星有不安本位之嫌疑,但起码他们的文化底蕴厚实得多。至于讲得好不好,有没有哗众取宠,那又另当别论。至少他们是尝试让学术通俗化,即使有误,相信也自有高人出来纠错。

    当然,学术与娱乐联姻是很难结出幸福的果子的。回过头看看当教授的牛群、赵本山、成龙、周星驰、张铁林、曾志伟在教授学生方面可有什么大的成就?南京一所高校的负责人对赵本山当教授这样评价说:一般名人自身的素养和理论基础还不足以承担高校教育工作的重担。同样在四川,2006年8月27日,四川大学专程聘请吕良伟到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演讲交流,并当场聘请他为该学院的名誉教授。但遭到吕良伟的拒绝,他直言:“无功不受禄。”笔者以为,这才是清醒的认识。

    醒醒吧,高校,你们需要的是真正的教授而不是明星,别让你们派发的帽子都变成了“水货”;醒醒吧,明星,你们需要的是高超的演技而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别让自己误人子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