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4章 汉夷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nbsp;   代表们听说塔布囊给弥勒佛上香,给财神爷上香,还给三娘子上香,顿时觉得塔布囊不仅神通广大,还是个好人。

    孙一、琪琪格、朱军师、莫日根几位首领来到琉璃殿,百姓们禁不住又要磕头,被几位首领强令禁止。

    孙一有了在九原的经验,先和百姓们拉拉家常。

    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

    大板升的百姓春夏种地,秋冬打猎,还从事驻牧、半游牧和各种手工业,行业五花八门。

    大板升的百姓祖上从明朝逃来草原,有白莲教徒、有明朝的边军、有逃难的百姓。

    百姓的祖先发现这里轻松好过,便以达子自居,扎下根来。他们他们有一个专门的称呼——汉夷。

    汉夷为阿勒坦汗提供粮食蔬菜、弓箭器具,也随同阿勒坦汗出征。

    老人们回忆,听他们的老人说,那时金国和明国关系很紧张。

    阿勒坦汗意识到金国不可能征服明国,便屡屡向明朝要求讲和互市。

    可惜明国的嘉靖皇帝是个倔种,每每杀死阿勒坦汗的使者。

    阿勒坦汗便发兵报复,嘉靖皇帝就发兵反报复。金兵深入明境抢掠人口,明军趁金国空虚屠戮妇孺。

    那时年年打仗,两国百姓们早就厌烦了这种无休无止的无意义的相互放血。

    明国在边墙之外的草地上建有孤零零的“火路墩”。双方打仗的时候,汉夷围困火路墩里的汉人,但是并不真的往死里困。只要汉人拿出银两,就可以向火路墩外的汉夷买水买柴。

    双方不打仗的时候,双方还经常交换工作。汉夷替汉人上火路墩“警戒瞭望”,汉人替汉夷在草原上“放风放牧”。

    双方侦查敌情的时候更有意思,都是直接询问对方。有这么一个小故事,说是汉夷和汉人隔着火路墩说话。

    汉夷问:“我是小十王、济农、俺答差来边上侦查,你们墙里车牛昼夜不断做甚么?”

    汉人回答:“总制调齐千万人马,攒运粮草够用要搜套打你们。”

    汉夷劝说:“套内多多达子有哩,打不得,打不得。”

    汉夷又说:“我原是韦州人,和你交换一张弓,作为凭信回去交差。”

    汉人问:“你是韦州人,为什么不投降?”

    汉夷回答:“韦州难过,草地自在好过,我不投降。”

    汉夷递上自己的弓,汉人在上面接住,却不交出自己的弓。双方僵持,汉夷无奈,只能放手,于是汉人缴获汉夷一张弓。

    这个故事说明,汉夷同汉人交换情报一定要小心上当受骗。

    众人哈哈大笑,气氛顿时放松。

    百姓们称,最早的时候,阿勒坦汗任命白莲教首领赵全管理汉夷百姓。赵全建土城,大门上书“石青门化府”,二门上书“威振华夷”,赵全任“把都儿汉”,以《大明律》约束汉夷。

    到“隆庆议和”的时候,赵全手下有大板升十二,小板升三十二,大者八九百人,小者六七百人。

    作为大金国腹地的福化城,其附近的大板升多达八个。

    “隆庆议和”之后,明国正式承认了汉夷的夷人身份,要求双方严守边防,禁绝双方人民交通,然并卵。“但闻板升人常入边,或打牲,或买卖,久住边堡,刁夺物件生事,都是汉人……我这里人亦有生事的,出边外私赶达子牛羊马匹,我亦不能防。”

    后来红娘子管理西哨,不再区别汉夷真夷,统一以《阿勒坦法典》约束。

    越来越多的真夷搬来板升定居,同时汉夷走去草原放牧的也不在少数,汉夷真夷夹杂不清。几十年间八大板升繁衍生息,原来的板升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变为一个以美岱召为中心的大的村落和集市群。

    这次大板升的百姓依然以当年的八大板升为界,推举出乡老“参见”塔布囊和雅布海。

    乡老恳请塔布囊和雅布海,不必再区分真夷汉夷。当年赵全治下,汉夷真夷之间还有隔阂,红娘子之后大家一视同仁,不分彼此。百姓愿在琪琪格雅布海的统治下,齐心协力联合铁国、九原国击退满洲大军。

    孙一表示尊重百姓的意见,不会去做费力不讨好的傻事。重申琪琪格年幼,百姓要学会自治。当务之急,却是大板升的百姓要立刻组织起来自保。

    大板升城就以当年的八大板升为界,推举出临时负责的“宰生”,紧急组建各板升民兵,推举出民兵的临时负责人。

    明日午时,各板升宰生和民兵负责人同联军军事首领在琉璃殿召开军事专门会议。

    孙一话锋一转:“草原骑兵来保卫大板升的定居百姓,大板升的百姓要保证左右翼骑兵的粮草,不能让人马饿肚子。”

    百姓代表羞愧地回答:“以前是听信了美岱召喇嘛的鬼话,以为联军只许拜白老人不许拜弥勒佛。”

    孙一拿出自己的背包,请百姓帮忙仿制,说三营急用。

    一名代表是毛毛匠出身,将孙一的背包调过来调过去看了好几遍,表示以牛羊皮仿制,除了那种神奇的一拉就锁再一拉就开的链子,其它都不难。

    孙一道:“可以不用拉链,改成纽袢。背包的个头也可以小一些。”

    毛毛匠代表道:“那容易!塔布囊的背囊借我一天我就能出样子,定了样子我立刻安排婆姨们赶工。”

    孙一说道:“到时候不白让婆姨们赶工,联军会出钱购买背囊。这种背囊很实用,你们还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

    “这如何使得!”,毛毛匠代表抗议道,“塔布囊传我们一门吃饭的手艺,我们保家卫国给军队做背囊,怎么还能要钱!”

    “使得,使得。”孙一回答道,“三营是联邦的军队,三营的军费是三国共摊的。你不要白不要。”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